查看原文
其他

万钢:把握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五点看法


2019中国汽车论坛于4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,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先生做了主题演讲,与在场人士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。

万钢认为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要从坚持发展战略、着力科技创新、完善基础设施、优化政策措施、扩大开放合作这五点把握方向。


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

一、电动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是新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,目标是更加安全、绿色、便捷、高效。

二、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。

关注开放创新:率先落实开放政策,更加鼓励外商投资整车、零部件和服务,积极参与国际合作。

着力市场开拓:公共交通领域优先,对于分时租赁、网约车、城市物流车等新型商业模式给予优先路权。鼓励企业适应新的市场需求,创新商业模式,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
加快基础设施建设:明确地方支持承担责任,同时鼓励企业投资运营公共充电系统和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。

政策趋向环保激励:对于新能源汽车要按照节能、减排、低碳的贡献给予税收优惠;鼓励支持积分制和碳交易。

以下为整理的相关演讲内容:


从去年新能源汽车进展情况看,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,中国销量达125.6万辆,占我国新车销售比例达4.4%以上。截至2018年底,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90万辆,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3%,为节能减碳,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。

从新能源汽车结构来看,290万辆车当中乘用车占了75.2%,乘用车当中纯电动又占了76.5%。公交客车占了17.5%,其中纯电动占了84.6%,货车基本上都是纯电动汽车。回顾我们在2012年颁布的《节能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》的目标,也就是到2019年保有量到50万辆,到2020年产量500万辆。


坚持好发展的战略

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本世纪初开始已经近二十年了,我们的初衷就是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大气雾霾。我们的能源结构当中石油对外的依存度一直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66%。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,我们开展的能源结构调整,从2018年可再生能源结构,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了40%。包括我们60%的煤发电,它的排放也在不断的下降。

这个能源结构的调整它首先就作用在产业上,作用在城市结构中,固定能排放上大幅度下降,相对2017年固定排放源下降明显。由于总量排放下降产生新的问题,移动排放源增加了,比例反而提高了。它在北京的移动排放源已经从2013年31%转化到2017年的45%。前天问了一下上海的环保局长,这个结构也差不多,上海除了移动能源这一块还有船,北京没有,北京车比较多。

为了这样的情况,我们开始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从奥运的示范和世博的示范,我们从城市公交到出租车,再从2012年的私人用车,分时租赁、网约车、综合出行服务以及相应的物流区域出行。现在看到了公交和社会车辆的服务已经逐步发展起来。比如说深圳市实现了城市公交的出租化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都在加快公交出租和采访汽车的电动化发展趋势。

所以我们想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会一二三一起上,也不会一二三一起停。可能我们将来就会在最需要、最紧迫和市场需求最大的车型上进行,也就是说分区域、分车型、分场景。比如说机场、港口这些,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化。

我们的产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有序的竞争,从2018年的销售情况来看,乘用车前五名大概占了整个销售的58%,客车的前五名占了63%。而我们的动力电池前五名占了动力电池产业的73.8%,产业集中度也走到了一个相应的范畴。


着力科技创新

与时俱进地充实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。

自从2001年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时,就明确了以纯电动、混合动力、燃料电池为“三纵”和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为“三横”的核心发展技术路线,以及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研发。到了2010年随着电动化、智能化的发展方向,我们提升了对于混合动力的要求,同时把智能网联、自动驾驶纳入到智能化动力控制的系统,保留了“三纵三横”的结构。

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的质量。从近几年的形势看,我国动力电池的质量在不断提高。

持续提升电机驱动系统功率和效率。

去年实现了极寒地区零下20度到零下30度地区,仍然使用电动汽车出行,驱动电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,是进一步加强高效率驱动系统、能量回馈技术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电子芯片和器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。

安全、绿色、便捷、高效是智能驾驶的研发目标。

促进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跨界融合。

加快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专用驱动系统研发和产业化。

推动内燃机和电驱动技术的集成,推广应用诸如稀薄燃烧、均质压燃、串并混联和智能控制等创新技术。

加快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。

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量,攻克基础材料、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难关,当前重点要突破膜电极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。坚持和优化电-电混合的技术路线。

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。

相对于远程公交、双班出租、城市物流、长途运输等交通方式,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、续驶里程长、加注时间短的特点,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。

氢燃料电池汽车暨加氢站商业化规范。

截至2018年底,中国燃料电池销量将近2000辆,我国运行的加氢站有15座,在建的有20多座,加快建设氢能基础设施。逐渐形成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武汉以及广东的示范,未来燃料电池发展是逐步推广趋势,可能会以一些特定区域为主,因为燃料电池的发展,同时需要制氢、储氢、运氢、加注以及运行的需求,它一定会在一些区域形成网状来逐渐的扩散。


完善基础设施

普及充电技术设施是推动电动汽车应用的关键。

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,截至2018年11月底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75万台(其中公共29万台)。2018年,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9万台(其中,公共7.8万台),同比增长40.4%。

在电动化、智能化的进程当中,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发展成为移动储能终端,并实现与能源网的双向互动。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推动能源消费变革,而能源生产变革又将促进新能源汽车全运行周期的零排放。

建立动力电池退役再利用和资源回收循环体系。

动力蓄电池的寿命是双周期的,车用电池退役后可以作为储能电池梯次利用,储能电池便于有序收集,为材料回收循环利用打下基础。

完善技术标准体系,加强检测能力建设。

电动汽车标准体系不断完善,2017年发布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,形成包含基础设施、整车、系统及零部件、接口标准在内的相对完善体系。随着技术进步、产业发展、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,不断修订、拓展和完善标准体系。积极参与国际电动汽车标准规范制定,全面融入国际标准体系。


优化政策措施

保持政策的连续性,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。从2018年开始,政策出现逐步退坡,但是退坡目标是建立稳步长期的激励措施。

除了政策的连续性以外,我们还要考虑到非财税措施的推动作用。比如说应对大气雾霾打赢《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国务院2018年颁发了之后,各地先后推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措施。我们统计现在二十多个城市推动了具体措施,这也是我们今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。海南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的实验区,已经颁布了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,明确到2030年全岛新增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和共享化。

共享化仍是汽车发展的新趋势,也是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的新模式。从分时租赁、网约车、综合出行服务,我们汽车的商业模式向着产-服务-充电-运营多环节的组合转变,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模式。


扩大开放合作

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开放创新。

科技创新方面:近20年来,我国在基础研究、技术标准、示范运营、市场推广中,积极参与和牵头组织了一批多边和双边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,建立国际合作平台,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,创造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,有效推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、创造和转化,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。

产业发展方面: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融入了世界。中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和零部件销售数十个国家,各国电动汽车企业和产品活跃在中国市场,得到政策支持和市场用户欢迎。

推荐阅读

孙逢春:彻底解决高寒地区的推广 让新能源汽车在无禁区王震坡:新能源客车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与应用万钢人民日报撰文: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在五个方面同步发力欧阳明高:2025年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时代

往期微课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